越来越多农民经培训成为无人机“飞手”

越来越多中国农民成为无人机“飞手”

一家植保科技公司的农民无人机飞手。(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杭州10月6日电(记者魏董华 李平)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农村里背着喷药器的农民越来越少,一架架平稳飞行在农田上方的植保无人机越来越多。

原先从事航海驾驶的28岁小伙徐跃3年前在家乡浙江中部的金华市创办了一家植保科技公司,主要为周边地区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

“无人机植保占公司业务一半,以水稻田杀虫、施肥和杀菌为主。”徐跃说。

徐跃自己拥有60亩无人机农场,其中露天种植的场地主要用于培训各地种粮的农民。

“现在很多农民自己购买无人机,但无人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需要经过专业无人机培训。”徐跃说。

1990年出生的尚年军共拥有2000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他准备购买10台无人机。

尚年军去年曾尝试过用无人机播种,效果令他十分满意。“800亩地,两三天就撒完种子,如果用人工辅助机器,一个人需要20天才能撒完。”他说。

像尚年军一样,越来越多的90后农民加入无人机“大军”,成为农民“飞手”。

在距离浙江1000多公里的河南省安阳市,当地有村庄组织了一支无人机植保服务大队,让农民通过这门新技术致富。仅2018年,这些农民“飞手”的年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

农业专家表示,高科技和智能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耕作方式,让新型农业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尚年军说,与传统人工施肥比,无人机施肥更均匀、精准度高,一亩能省15斤肥料。从人工成本来看,使用传统耕作方式播种、施肥,一年需要的人工费用是使用无人机费用的3倍左右。

“无人机植保效率高,喷洒农药安全性更高。”徐跃说,无人机越来越智能,价格也不再高昂地让农民难以负担。

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也相应开设了无人机应用专业,以培养更多职业飞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第五家开设此专业的高校。

职业技术学院也相应开设了无人机应用专业

植保无人机在给茶园喷洒药物。(受访者供图)

“无人机应用技术非常广阔,之前就有农业合作社希望我们开设类似专业为他们服务。”这所学院下属的航空与轨道学院院长戈秀龙说,今年他们第一届就招了70个学生。在3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要学会无人机操作、维护,以及农药配比。

在中国,无人机产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浙江智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无人植保机的公司。负责人陆东明说,公司一年可以销售五六百台农业植保无人机,产值2000多万元。

“现在1台无人机作业面积是500亩到800亩之间,而农民一个人一天作业面积只有20亩。”陆东明说。

专家表示,农业已经向着智能化、信息化、机械化方向发展,长远来看,无人机或将成为农业生产必备工具,未来将成为一个万亿元级市场。

“我们的无人机装有北斗和GPS导航系统,目前全国有2万台左右的无人植保机,我们预判未来10年,无人植保机将达到10万台以上。”陆东明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1612415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iwrj.com/wurenjibaike/djiwurenzhishi/1232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