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卡冲突无人机大显神威,我国的无人机水平到底如何?

9月27日以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就“纳卡”地区归属问题爆发了新一轮冲突,全球除了高度关注局势如何发展之外,有一种武器装备格外吸引世界的眼球,它就是无人机。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亚阿两国在纳卡地区的冲突被画面不断在全球互联网直播,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斗中,无人机作战的画面被频频曝光,切每一个画面都可谓震撼人心。像无人机轻松摧毁地面坦克装甲车、火炮阵地和营地画面可谓比比皆是,甚至无人机还摧毁了亚美尼亚的防空导弹系统。

因此,从此次“纳卡”冲突来看,各类无人机大规模投入战场并取得了惊人战果,可以预测,无人机战术应用特点也将对未来战场规则产生深远影响

一、致盲-突破防空网络,优先毁瘫防空节点目标

开战之初,阿塞拜疆军队大量动用以色列产“哈洛普”和“天空袭击者”自杀式无人机以及土耳其产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对亚美尼亚防空网络发起密集攻击。亚军防空网络轻易被阿军突破,大量老旧防空武器尚未发现敌机即遭摧毁。

9月30日,阿军自杀式无人机击毁亚军部署在“纳卡”的俄制S-300防空系统雷达,致使该防空系统瘫痪,这也是俄制S-300防空系统首次在实战中被破功。与此同时,亚军SA-8防空导弹、“驱蚊剂”无人机干扰系统均遭到阿军无人机优先打击,在这些防空系统一一被摧毁后,阿军基本夺取“纳卡”地区制空权,战场基本呈单向透明态势。

纳卡冲突无人机大显神威,我国的无人机水平到底如何?

二、斩手-监控战场动态,定点打击地面突击主力

掌握战场制空优势后,阿军充分利用无人机侦察打击效能,实时监控战场态势,对亚美尼亚阵地前沿部署的装甲突击力量实施定点清除,迫使亚军主战装备主动回撤,无法充分发挥地面常规力量作战效能。

与此同时,阿军利用侦察无人机前出至亚军集结地域、火炮阵地上空,引导远程火力实施精确打击,从阿军公布一段无人机战场监视画面看,阿军火箭炮在无人侦察机引导下,一次齐射便摧毁亚军6处阵地目标,亚军部分运兵车辆刚离开营地即遭到阿军火力覆盖。

10月8日,阿塞拜疆国防部宣称阿军已经摧毁亚军坦克/装甲车250多辆,输送车辆150多辆,火炮270余门,防空系统60多台套(含S-300系统一套),地面指挥中心11个,军械库8处,亚美尼亚地面作战力量遭受重创。

纳卡冲突无人机大显神威,我国的无人机水平到底如何?1

三、断链-切断补给链路,精确毁伤交通补给枢纽

在对亚军有生力量进行打击的同时,阿军还使用远程毁伤火力切断亚方重要交通枢纽和运输补给线路,使亚军地面主战装备因缺少燃料、弹药陷入“打不了、走不动”的困境。9月29日,亚方因阿军持续轰炸被迫关闭北部通往“纳卡”的M11号公路部分地段,前线物资供应和补给仅能通过南部M12公路进行。10月3日,阿军发射战术导弹,击毁通往“纳卡”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加剧“纳卡”前线的物资供应和补给运输困难。

无人机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侦察

在过去的战场上,无人机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侦察,而火力打击主要是由有人机完成。但是,本次“纳卡”冲突无人机完成了从幕后走向了前台,由配角转变为主角,在战场上空实现了“致盲-斩手-断链”的体系化应用。

另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此次“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军队对亚美尼亚军队的攻击75%以上是由无人机完成的,无人机几乎成了纳卡上空的主宰。

虽然,虽然将此次冲突方式的转变完全代表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可能有点武断,但是阿军在无人机战术应用上取得的成果绝对值得我们思考。

其实,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在无人机技术和研制领域可以说起步早,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近30款无人机亮相,其中“翔龙”无人机更是以超高的性能指标向“全球鹰”看齐;“暗箭”攻击型无人机更是颠覆传统无人机的设计理念,首次将空中作战的概念融入其中,使其性能更丰富、空中性能更加突出。

在近年来的几次大阅兵中,中国都有无人机方队展示。国际权威军事专家认为,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完全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

中国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岛屿分布形式,决定了未来我国海上争端问题将日趋严峻,对相关海域的监视侦察与防御将会成为突出难题,而无人机的研发与应用可大大缓解这一难题,从而切实保护我国在东海、南海的合法权益。(本文主要参考文献来自: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1612415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iwrj.com/wurenjibaike/djiwurenzhishi/1422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