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天津大学博导齐俊桐)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俊桐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他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还是公司董事长,创数亿元经济效益,获国家表彰

从天津大学毕业后,齐俊桐进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造,因成绩突出他在32岁时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齐俊桐拥有教授和董事长的双重身份,为了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齐俊桐放弃”铁饭碗”,辞职创业,成果显著,创造了数亿元经济效益。2016年,齐俊桐回到天津大学,成为一名”天大教师”。

他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还是公司董事长,创数亿元经济效益,获国家表彰

齐俊桐,1981年出生于天津,天津大学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项目 40 余项;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称号,曾获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地震防震减灾科技进步二等奖。

立志飞行,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

“我从小就有一个蓝天梦想,希望有一天能翱翔天际。”从儿时起,这颗种子就在齐俊桐心中萌发。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将自动化、飞行控制的研究,作为圆梦的起点。从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考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启了无人机科研之路。

国内相关研究近似空白,国外技术难以参考,怎么办?齐俊桐并不气馁,白天一行一行编写程序,做飞行试验,晚上趴在办公桌前修理试验掉落摔坏的无人机。

作为国内第一批无人直升机控制领域的研究者,齐俊桐最常用的不是什么精密设备,而是一把铁锹。一旦试验中的无人机失控,为了不伤到人,铁锹便作为”球拍”派上用场。

他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还是公司董事长,创数亿元经济效益,获国家表彰

历经数年蛰伏,齐俊桐手中的无人机终于”学会”自动飞行。当无人机自动悬停的那一刻,整个团队都欢呼了起来。

正是由于在实验室里甘坐冷板凳,齐俊桐和他的团队不但使我国无人直升机自主控制方法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构建了我国首套完整的智能无人直升机综合飞行试验系统。

他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还是公司董事长,创数亿元经济效益,获国家表彰

十几年间,他带领团队开创了国内无人机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完成无人机农业植保的变量喷洒,第一次完成无人机电力巡检,第一次实现淮河两岸超长距离高压线无人机架线,第一次在地震救援中与陆上机器人一起实现空地协同搜救,此外还随南极科考队赴南极科考按预期完成雪龙号探路以及我国南极新机场选址。因为成绩突出,齐俊桐在32岁时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和研究员。

走出实验室,让蓝天梦化茧成蝶

让无人系统技术替代人类安全、高效作业,是齐俊桐的期待。为此,他努力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相关产品在全球8个国家、全国29个省区市完成了规模化精准农业、集群控制等应用,运营里程近10万公里。

事业照此发展下去,仍然称得上成功,但一次经历却让他决意改变人生的轨迹。

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地震,他向所里自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灾区,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技术开展救援。”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没有一个人掉队。”齐俊桐和同事们的努力为生命救援争取了更多时间。

他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还是公司董事长,创数亿元经济效益,获国家表彰

“救援现场有老百姓急切地找到我们,希望提供更多帮助,对无人机的期待很高。”这次救援仍有技术上的遗憾与局限,也让齐俊桐开始思考科研工作真正的初心和使命。社会需要的产品是批量化的,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里,距离造福社会还差得很远。

2015年,齐俊桐放弃研究所”铁饭碗”,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天津,来到滨海新区旗下天津开发区创业。都说创业维艰,由于看好产业前景及齐俊桐本人技术水平,当地政府及社会资本纷纷伸出橄榄枝。初期仅有不到10人的团队,他带大家夜以继日扎根在研发一线。他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还是公司董事长,创数亿元经济效益,获国家表彰

齐俊桐(右)与团队成员为世界智能大会无人机集群编队表演做调试

齐俊桐带领团队研发的产品,应用于农业植保、物流配送、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极地科考等领域,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多次报道,社会效益明显。他带领的团队研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救灾救援机器人及世界尖端水平第五代飞行机器人,曾被世界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评为”中国唯一、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飞行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团队”。

回校任教,甘为人梯

2016年齐俊桐被母校天津大学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些年从事无人机技术研发积攒了大量经验和教训,我希望能传承下去。”齐俊桐说。在校园里,他向学生们讲授无人机领域前沿知识,并担任学校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带领学生大胆创新。

他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还是公司董事长,创数亿元经济效益,获国家表彰

他从实际行动出发,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探索并推进产学研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企业需求、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他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因材育人,不遗余力为其提供各方面的平台和资源,从而培养出多样的科技人才。

他还主动承担起了科普工作,深入大中小学、企业、研究所做科普报告近百场,受众近五万人次,为创新播种。”青年人热爱创新,国家创新才有希望。”齐俊桐说。

他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还是公司董事长,创数亿元经济效益,获国家表彰

齐俊桐身兼创新创业者和大学教授双重身份,这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他是无人机智能化行业的先锋者,用科技改变生产生活造福人们;他是产学研协同模式的引领者,培养新时代创新型科技人才。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日益进取报效祖国,甘为人梯开拓奋进。他以一个劳动模范的信仰与坚守,为基层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劳动者树立了榜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1612415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iwrj.com/uncategorized/42242/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