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穹是哪个公司的?(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发展历程)

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

凭什么跻身全球百强军工企业

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凭什么跻身全球百强军工企业

“铁穹”防空系统发射拦截导弹。资料照片

6月16日,以色列军队空袭了加沙地带哈马斯的军事目标,以报复15日从加沙地带放飞的带有燃烧装置的气球造成以色列农田起火。这是自5月20日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后,以军首次空袭加沙地带。

就在1个多月前,从加沙地区发射的火箭弹和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的制导导弹,接连在空中交战。“铁穹”防空系统大出风头的同时,也让其背后的军火商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火”了一把。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铁穹”二字,关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新闻随处可见。

作为以色列一家重要的军工企业,凭何实力能够跻身全球百强军工企业?该公司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请看本期解读。

师承法国,止步于“狮”式

1953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前身——贝德克航空公司在以色列国防部的牵头下正式成立,航空专家阿尔·施威默担任公司第一任总裁。创立后,公司主要负责维修以色列国防军战机。

当时,以色列国内资源匮乏、技术基础薄弱。如何突破困境?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瞄准了“引进-仿制-研制”这一捷径。

早期,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生产的战机主要以仿制法国机型为主。

1959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开始着手仿制法国的马吉斯特喷气式教练机。后来,该机大量装备以色列空军,并多次投入实战。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主力机型——“鹰”和“幼狮”,都是法国“幻影”系列战机的衍生品。

1979年6月,“幼狮”战机与叙利亚战机展开空中较量,并成功将后者击落,取得了“幼狮”服役以色列空军以来第一场胜利。

“幼狮”战机项目取得成功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决定自主研发第三代高性能战机。

理想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各种原因,代表第三代高性能战机的“狮”式项目最终“流产”。

从“狮”式战机设计方案看,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制订的总体性能指标过高。为强化“狮”式战机的涡流增升和载荷航程能力,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采用“鸭翼+后掠翼”组合,这种设计具有很大冒险性——在大迎角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气动问题,导致气动设计布局不得不推倒重来。

当时,以色列军方投入经费有限、完全依赖外部军援,“狮”式战机项目“夭折”也就不足为奇。“狮”式战机研制失败,折射出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当时在总体规划能力、技术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做大“盘子”,分得更多“蛋糕”

1967年,一个秋天傍晚,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埃及导弹艇击沉。

血淋淋的教训,令以色列痛心不已。不久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研发出“迦伯列”反舰导弹,成功进军导弹领域。第四次中东战争,“迦伯列”反舰导弹成功击沉9艘导弹艇,一战成名。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又将其多次改进,并出口多个国家。

为分得更多军贸市场的“蛋糕”,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主营业务开始向多方位拓展。

1967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成立子公司埃尔塔,专攻各类电子系统研发。埃尔塔公司先后推出了“绿松”“费尔康”等雷达系统。其中,“费尔康”雷达系统可以同时跟踪100个目标、4秒内识别目标,成为军贸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最近大出风头的“铁穹”系统,也是安装了埃尔塔公司研制的“电子眼”。

几乎在同一时期,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成功拿到“喷气指挥官”飞机的生产许可证,全面进军民用飞机制造领域。将“喷气指挥官”改进升级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相继生产出“西风”“阿斯特拉”“银河”等公务机,受到诸多买家的青睐。

民用飞机订单业务一度成为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救命稻草”。20世纪90年代初,军品市场开始萎缩,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却凭着良好的民用飞机销售业绩得以正常运转。

1975年,以色列国防部向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提出需求:研发一款侦察无人机,为以军提供实时准确的战场信息。

几个月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完成了“侦察兵”无人机的技术演示试验,随后正式定型。嗅到无人机领域的商机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果断加大投入,成功推出“哈比”“苍鹭”等畅销海外的“明星”产品。

时至今日,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已成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领头雁”。1992年至2019年,全球无人机出口总量中,以色列以721架占据首位,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次次“跨界”尝试,不仅让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分到了更多军贸市场的“蛋糕”,还进一步确立了在世界军工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适应时代,才能不被淘汰

自1990年起,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前一年全球百强军工企业的榜单,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身处竞争激烈的军工“擂台”,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缘何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回望其发展历程,主动求变、敢于革新是成功的关键。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业务越做越大,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员工数量从最初70多人发展到2.2万人,体系架构臃肿、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逐渐暴露。20世纪80年代,随着“狮”式战机研发失利,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发展一度受到重创。

当时,以色列对国防部所属机构和企业进行改革,推行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政策。为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管理质效,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开始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业务部门整合重组,成立新的贝德克航空公司、商务飞机集团、军用飞机集团、埃尔塔系统集团和导弹与空间系统集团等多家子公司。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重组后,新的贝德克航空公司的销售额稳步上升,1994年的销售额为2.5亿美元,2000年的销售额翻了一番,达到5亿美元;商务飞机公司研发的“阿斯特拉”商务机,刷新了33项同等级飞机的飞行纪录……

主动提升“跨国化”指数,是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与美国合作研制“先锋”无人机,和法国、加拿大、罗马尼亚联合研制“银河”商务飞机……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开放合作,不仅能够引进先进技术、分摊研发经费,还能在国内市场不景气时,灵活调整政策,避免陷入被动。

在全球飞机升级改造领域,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是出了名的“修补匠”。武器装备的研发、换装耗资巨大,为提高现役武器性能、延长服役期,改装无疑成为优先选项之一。

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曾引进美、英、法等国武器,又辗转获得过大量苏式装备,对各国武器装备体系都很熟悉。实战中,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把这一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5年,以色列曾为泰国空军F-5战机提供升级服务,通过加装惯性导航系统、雷达告警接收器、电子战诱饵发射器等设备,让“老将”迎来“新生”;土耳其空军也是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长期客户,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先后对土耳其F-4、F-5战机进行现代化改造,拿下十几亿美元订单……

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飞机修理厂成长为全球百强军工企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唯有适应时代,才能不被淘汰。(封 昊 侯知健 曾梓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1612415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iwrj.com/uncategorized/4229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