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飞防不赚钱?这里有3点建议值得你看看!

这几年、特别是2016年以来,飞防在国内发展的如火如荼,于是不断有更多的人关注飞防这件事,乃至购置了无人机,一架或者几架,希望借着这个“风口”,迅速“飞”起来,期望自己的人生也跟着扶摇直上、直达顶峰。可是结果,很多人不但没飞起来,反而却先要哭起来了。

作为一个飞防从业者,今天就以个人购置植保无人机做飞防这件事,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一些个人看法。

为什么做飞防不赚钱?这里有3点建议值得你看看!

一、过度关注飞机本身,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很多人觉得,飞防不就是飞机打药吗,自己买架飞机我也能搞,然后就花大量时间去寻找一款价格更低、功能更高大上的无人机。特别是功能上,除了载重和续航以外,问的更多的就是能避障吗、防摔吗、带摄像头吗、可以一机多控吗、有夜航吗等等。倒不是说无人机不需要有这些功能,只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无人机只不过是一个工具。

我们的初心是用无人机做植保,落脚点首先是植保效果。飞起来再酷炫的无人机,如果达不到植保效果,一切都是白搭。

为什么做飞防不赚钱?这里有3点建议值得你看看!

二、缺乏盈利模式,这也是在飞防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10月份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南阳当地几乎每个县都有20-30架无人机的保有量,零散分布在不同角落,但真的飞起来、有活儿干的,屈指可数;一年算下来能赚到钱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根本原因,作业量太少!

目前飞防订单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地统防统治项目,二是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化订单。由于目前大多是用户分散购机,想承接统防统治项目,实力和组织作业能力都不及一些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或组织,而承接社会化订单,虽然也能接到几百亩、上千亩的订单,但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天天都有。

而植保作业本身季节性就很强,有的地方也就一、二十天的事,转眼就过去了,一架无人机一季庄稼能作业2000-3000亩已经算不错了。即便每亩作业费按10元计算,扣去人员工资、食宿费用、车辆费用等等,最终也所剩无几,可能都不够无人机及电池的折旧费。

为什么做飞防不赚钱?这里有3点建议值得你看看!

三、发展飞防的几点建议

1、无人机只是个工具,能赚钱的无人机才是好无人机

做飞防,肯定离不开无人机,在选择无人机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点应放在能达到预期的植保效果,有效果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还要关注企业能够提供配套服务的综合能力,包括培训体系、售后服务保障、配套的飞防药剂等,有些企业还有作业面积保证,这些表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往往才是决定你最终能否赚钱的关键因素。

2、抱团取暖,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飞防得以发展前提就是规模化种植,要实现高效集中化作业,显然非一人之力。

(1)联合当地的从业人员组建飞防服务联盟,不但可以形成更大的作业能力,还可以避免平时相互之间的恶意低价竞争;

(2))加入全国性的农业服务组织平台,统一宣传、统一调度,在做好当地市场的基础上,参加跨区作业服务,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植保时间不同,相当于拉长作业季节,提高盈利能力。

为什么做飞防不赚钱?这里有3点建议值得你看看!

3、过程托管,提供综合性农业服务

飞防作业,只不过是农业“耕种管收储”生产中“管”的一部分,单纯依靠这样一个环节,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是很难实现长期盈利或者更进一步的发展的,这个环节目前有背负式、自走式等传统植保工具的夹击,随着市场发展,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植保无人机、载人机加入,如果想以飞防为立足点,在农业上有所突破,必须延伸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项目。

比如组建或与现有的农机合作社合作,提供植保服务的同时,提供耕、种、收、储等农机服务;比如切入农资产品,如种子、化肥等的销售,以及农产品的回收;或者更进一步,将上面的服务一步步都纳入进来,升级为一个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作者丨叶雨拾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1612415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iwrj.com/wurenjibaike/5148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