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救灾,无人机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自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出现了持续强降雨,致使洪涝灾害,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治水灾是重要的公共安全保障事业。因此,以科技手段强化江河洪水预测预报成为当前开展防汛工作的新路径之一。

今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就《关于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举行联合发布会,着重强调了要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引入智能视频监控自动取证、无人机智能巡查等应用。

在洪水灾害中,无人机因具有快速、精准、全天候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防汛工作更高效的进行。无人机可以把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视频传回指挥中心。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可通过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加上具备夜视功能的设备,可实现全天候救援,还可以向被困人员进行物资精准投送。

空中巡查

无人机配备着超清云台摄像机、红外热成像相机可全天候和全气候进行目标监测、预警和跟踪,并且能实现远距离目标、坐标实时解算定位,可快捷穿越山区地带、江河等工作人员难以出入的险情情况严重地方,迅速将现场的音视频及相关数据信息配合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到防汛指挥中心,跟踪事件的发展态势,供防汛指挥中心进行判断和决策。

协同搜救

无人机不受地面和水下障碍物的限制,降低了冲锋舟搜索遇险的风险。在救援中,对于人力无法立即速达救援的地方,利用无人机可携带救生设备或救灾物资,进行可视投送,并可实时回传图像到指挥部,实现应急救灾物资或救援装具的精确投放, 为被困人员争取等待救援时间。

搜救喊话

搜寻过程中,一旦发现被困人员,可以通过喊话器进行引导和安抚,提高被困人员的生存信念,引导做出正确配合救援的动作,提高救援成功率与效率。发现其他突发情况也可对地面做出警示。

应急照明

在夜间利用无人机搜救被困群众时,还可以搭载探照灯给救援人员进行指引和辅助照明,不受地形的限制,提供移动的光源;夜间发现管涌、溃堤等险情时,临时搭建输电线路效率低,特殊地区受地形限制,地面光源受限,可以利用无人机搭载照明设备为抢险救援人员提供高空应急光源。

抛投物资

当救援团队无法马上到达被困人员的位置进行营救时,无人机还可以携带应急救援物资,以空投的方式快速精准投放到被困者手里,提高被困人员的生存概率,为救援争取更多时间。

应急通信

伴随着5G、AI、传感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功能的日益增强,以及应用的持续拓展和深化,各种工业级无人机的出现,为应急通信保障带来了新策略。一方面,利用无人机,人们可以从空中更大范围的对受损通信设施进行巡检和处理,这不仅能提升传统通信维修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和成本。

越来越多的援救活动中出现了无人机的身影,证明了无人机的运用领域非常广阔。无人机的使用,大大的提升了抗洪抢险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员的安全性和信息的准确性,为抗洪抢险工作提供了最快捷、最详实的信息。

而参与搜救活动的无人机要具备长航时,远距离,大载重,大范围高空巡查的能力,这就对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1612415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iwrj.com/wurenjibaike/5312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