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带领老乡们正确认识和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
不但要正确的宣传无人机真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加强自身的能力,让科技工具与专业农业相结合,才能让老百姓真正信赖无人机的功效。
怎么消除农民对植保无人机的误解?
- 一、首先无人机的生产厂家、做植保的企业要正确宣传产品功能能作用,比如它能达到人药分离,节省劳动力的同时还能省水,这对于吉县乃至全山西省都有重要的实际作业意义,在宣传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才能让老百姓们客观的看待作业效果。
- 二、其次需要加强农民的科学教育,现如今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都是中老年人,甚至很多人都是60-70岁的老人,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较高的科学文化教育,又被排斥在农技培训之外(培训年龄需在60以下),既接受不了像无人机这样的先进农具,又难以对果园进行科学细化的管理,影响了对于果树的保养和护理,也会造成产量受损情况的发生。
无人机水敏纸效果/图 来源宇辰网
- 三、再次,现如今还需要针对无人机的特性研发出相配套的农药,改良当前其不太适应喷粉和悬浮剂易沉淀的问题,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不仅是无人机机体的标准还包括用药的标准,才能真正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既防治病虫害又不会让植株中毒。
- 四、最后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要加强对农民朋友们的引导,也要完善对于植保作业队伍的管理,规范其作业流程,适当的做出补贴,特别是农业相对落后的地区 补贴更应该跟上,给新生农具产品生产的土壤,才能让它生存下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7月18日,农业部对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出台植保无人机行业标准暨建设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议》进行了答复,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推广扶持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植保无人机的监管、作业标准还是补贴与扶持政策,都会逐渐落地,让相关企业能安心发展,让农民朋友们用着放心。
推广老乡们没有见过的植保机确实是壮举,可同样也是“难”啊,人人都睁大了眼睛在等着挑毛病,但这种“挑剔”也能变祸为福,会让飞手操作更规范,技术更精准,马恩正表示,今年年底要做好总结,和当地的飞防作业队们探讨实际情况,有些问题确实是人为造成的,就要吸取好经验教训,而非人为因素的要保存好数据,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面对不会说话的病人,负责任的一线工作者就别指望活在灰色地带,搞农业的就是要多到现场,毕竟黑板上不能种庄稼。”马恩正说着他工作了几十年的心得,“因地因时治宜,承认农业生态系,看天看地看庄稼,才能让植株长得健壮,发展农业是这样,培养无人机行业也是这个道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1612415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iwrj.com/wurenjibaike/djiwurenjijiaocheng/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