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行业也被普遍视为“一片蓝海”,厂商与资本亦趋之若鹜,仅2016年深圳国际无人机展就有超过110家无人机企业带来二百余架无人机亮相。“无人机+行业应用”更是成为近两年无人机业界的新宠;在众多无人机行业应用中,农业植保逐渐发张成为“蓝海中的蓝海”,其预计产业规模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农业植保对无人机自身的技术要求更苛刻,其作业影响直接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植保无人机的“硬拳头”仍旧是自主研发能力与技术成熟水平,不具备“硬拳头”的厂家终将无法逃脱被洗牌的厄运。
笔者认为,多数无人机企业已认识到“硬拳头”的价值所在,但在无人机一体化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这一“软实力”方面还十分欠缺,以至于有海外某业内人士讥讽:“ChinesedronecompaniesareveryChinese:theysellandgo”(中国无人机企业非常中国化,卖完产品就走掉了),言下之意暗讽中国无人机企业售后做的不到位。的确,对农业植保无人机乃至整个无人机行业而言,售后都是一个很难啃的“硬骨头”。
就无人机售后而言(无论消费级还是行业应用级),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就无人机产品本身而言,其技术含量高、使用门槛高,普及性暂不如家电、手机等产品,无人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一旦损坏,其涉及的售后问题将无法方便的解决。
- 其一,用户自己无法精准维修,也很难轻松地找到维修公司维修,因此,企业将是用户唯一的售后选择,这也导致无人机企业的售后压力极大。
- 其二,类似手机这样人手一部的电子产品,一旦卡顿或者出现软件问题,用户甚至自己可以解决;但无人机一旦在使用中出现意外或故障,则极有可能导致繁琐复杂的售后维修。
第二,就售后工作本身而言,有些企业无心承担繁重的售后服务工作,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实力支撑售后服务体系,个别企业甚至忽视售后工作的重要性。公开报道显示,“深圳零度无人机的品牌总监姚本超表示,他们所知道的无人机报修率,占了其销量的30%”,由此可见售后工作在无人机行业领域的比例是多么高。
在农业领域享有一定声望的广州极飞,只出售植保服务给最终用户,或出售植保无人机飞控(而非整机)给第三方厂家,从而巧妙地规避了在无人机产品层面的售后议题。各大无人机论坛、贴吧等社交平台亦常有对无人机售后的“吐槽”,其中不乏抱怨售后态度差、推诿扯皮等内容,由此可见厂商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研发与前端销售,这也反映出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通病:重视产品与销售而忽视售后与服务,这一点上,苹果等国际大牌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最后,农业植保无人机面向广大农民朋友与地方植保队,这一用户群体决定了任何厂家想要做更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就需要建立一体化服务站点。必须要有专业的维修与技术人员给作业人员科普、指导必要的技术知识。从当前情况来看,这方面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大部分公司在短时间难以培养足够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只有产品在当地有很大销量时,厂家才会考虑建立自己的服务站点,所以这将是一个循环体系,即:做大做强售后服务—形成良好口碑、销量增大—建立更完善的服务体系—销量增大—促使服务体系更加“走心”。
简言之,植保无人机的确是一片蓝海,领先的技术与产品才是跨入这片蓝海的条件和与人比肩的优势,而售后服务则是一道摆在所有植保无人机厂商面前的砍;靠产品打市场,靠售后赢口碑,一攻一守,相得益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1612415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iwrj.com/wurenjibaike/djiwurenzhishi/5707/